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文章分享] 創業者心術 : 為什麼你要相信命運



By Danny Lin , 2012/11/05
http://dannyimages.com/2012/11/05/2649-why-you-should-believe-in-your-beliefs/

這是一個好友的親身經歷,由於好友堅持不願意揭露姓名,所以只好用代號 M 來代替。
我跟好友 M 是 20 年前在網路上認識的,這 20 年來一直保持聯繫,彼此也很關心對方。我還在 Google 任職時,M 因為在某集團下的子公司擔任軟體部門主管,當時 M 跟他的團隊開發了一整套專為企業設計的的產品,我剛好在推廣 Google Apps,M 的團隊開發的產品剛好可以與 Google Apps 互補不足,於是我便遊說 M 說服公司加入 Google Apps 特約經銷商,在這個機緣下,也認識了他公司的副總,還幫忙安排前往 Mountain View 總部進行教育訓練。
1
(Photo  by JD HancockCC)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回來台灣沒多久,M 告訴我他的母公司要併購另一家軟體開發公司,將兩家公司合併,原先團隊執行的計畫必須完全放棄,聽候發落 — 這意味著:裁員也可能是選項之一。
第一年:第一個失敗的產品
最後 M 跟團隊討論後,拒絕聽候公司決定命運,決定自己出來創業,而且很勇敢的開始一個團隊完全沒碰過的技術及領域。一個多月後,很神奇地推出了創業作。
可是,很不巧的是遇上了金融風暴,市場反應不如預期。創業初期,他和團隊成員一共投入了 500 萬台幣做為創業基金,但由於專注在研發產品,第一年就花掉 80% 的資金,但是只有 20 萬的進帳。
「公司還要不要繼續下去呢?」M 的公司內部開始了激烈的討論,幾經爭論後,走了一兩位成員,但是在一番思考後,M 跟家人討論後,大膽地決定拿房子抵押,借了一筆錢支付公司第二年的營運開銷。
第二年:奇蹟初現
第二年開始,M 的公司開始了很多創業團隊都會遇到的難題:要先吃麵包,餵飽自己,還是要擁抱理想,堅持開發原先的產品。
現實與理想總是有段距離的,在經濟不佳時,要在原本對於軟體產業就極度冷漠的台灣資本市場找到合適的投資人是有難度的,再者,募資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討論、紙上作業,更甭提冗長的談判過程,還有面對內部成員可能的疑慮 — 沒錯,這一切都緩不濟急。
於是,第一個產品做了一些轉型,期間也接了一些專案,勉強度過了那段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日子。
「但是我每天還是在跑銀行。」M 如是說「有一次公司的會計告訴我,『M,五號要發薪水,今天已經二號了,但是我們銀行戶頭裡沒錢了,怎麼辦?』」
「怎麼辦,這是個大哉問…其實坐著苦惱也沒用,錢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整天愁眉苦臉,成員也會擔心,回到家,女兒也看得出來…所以往壞處想是百弊無一利的。不如就放寬心,還是繼續努力跑業務比較實在吧」就這樣,M 到了台北繼續拜訪客戶。
第二年開始,M 嘗試用作苦力的精神,逐一拜訪客戶,從台中、台北往返不知幾次了,有一次還在台北的捷運站月台累到昏倒了,送醫診治。
後來機緣之下,M 找上了一家日商,那是一家著名的大公司,花了很多時間跟該公司的專案經理開了無數次的會議,只希望有機會可以推介自己的產品,最後終於取得對方的信任,打入了該公司的產品線中。這一切跟苦力無關,也跟傻勁無關,我想最大的因素在於 M 相信運氣的正面思維。
「其實這個客戶我們跟了八個月,這八個月我們完全沒有從這個客戶身上賺到一毛錢,可是我知道他們很重要。」
所以他跟對方開了口「其實我很不好意思向你開這個口,但是我遇到了一個難題,不得不厚著臉皮一點,看看你是否有可能幫得上忙,我公司的戶頭沒錢了,三天後要發薪水,我到處在詢問是否有廠商可以幫忙周轉。」
對方二話不說,馬上撥了電話,請業務單位調節一下其他專案的費用,先行支付,匯了 50 萬到 M 的公司戶頭,解決了當月的發薪難題。
「還有一次,眼見著真的快完蛋了,又是同樣的情境,突然發薪日的前兩天寄來了一張支票,是我們做了兩個月的一個專案的費用。」
第二年,他的公司年度業績成長了 10 倍。
第三年:相信運氣,好運氣才會找上你
「其實包括我們第一筆投入的創業資金,還有我後來拿著房子抵押借來的幾百萬,我們還欠銀行很多錢,但最少是往好的方向在發展了。」「有時候你不往好處想,好運就不會找上你。如果我們只是整天哀怨,也許團隊老早就瓦解了。」
「我跟我老婆都是樂天派,我老婆神經比我更大條」,M 接著說「我冒著生命危險,跟老婆提出拿房子抵押借錢的事,做了所有最壞狀況的盤算:頂多就是房子沒了,全家得出去租房子,最壞狀況大不了也就是如此而已,沒想到我老婆什麼都沒說。」
第二年時,在重整旗鼓,決定繼續拼搏之時,M 的家裡其實出了一點事情,每個月得要支付一筆為數可觀的醫藥費,還得醫院、公司、家裡、客戶處,到處奔波 — 我相信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大概都放棄了,選擇先解決私領域的問題。
第三年,也就是 2012 年,截至十月底為止,業績已經是第二年的四倍,他們已經達成單年損益兩平了。M 說「只有選擇相信運氣,好運才會找上你」,這句話從他嘴裡講出來特別容易讓人信服, 「因為你相信運氣,所以你會往好的一面思考,也會從好的一面思考來尋找答案」。
機會只會找上有準備的人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機會是不是真的只會找上準備好的人,我不曉得,但肯定只會找上有準備的人。「準備好」很難定義,但如果有一個機會找上你,但是你卻完全毫無準備,根本不懂得辨別、把握,那麼再好的機會也可能會輕易地從身旁飄過。
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同時也是第三任總統 Thomas Jefferson 有一句名言:
“I’m a great believer in luck, and I find the harder I work, the more I have of it"
我十分相信運氣,而且我發現我愈是努力,運氣也愈旺。
Thomas Jefferson (1743 – 1826)
我看過很多創業團隊,產品推出不到一個月,就到處修修改改,急著轉型(pivot),可是卻沒想到,自己孕育的產品,其實就像是一個新生兒,很多還是得循序漸進,還沒學會爬,就期望會跑步,是完全不切實際的。或是沒有兩個月,便又看著整個團隊在接專案維生,完全拋棄了原先想做的事情了。
我常常在思考,是不是他們一開始太過樂觀,有了錯誤的期待,還是產品問世後是完全悲觀,沒有多久就馬上打退堂鼓所致呢?我不曉得,只是覺得很可惜。
不過,不管你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唯一可以確信的是,只有相信運氣,好運氣才會找上你。
補充一下。今年下半年開始,M 接受我的建議,把當初的創業作重新包裝,準備要向國際市場推出了!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文章分享]運氣與天命


別把「運氣」當「實力」

December 27th, 2012 切換為細明體
http://mrjamie.cc/2012/12/27/lucky-or-good/

成功是兩分靠努力,八分靠天命 –何英圻
何英圻先生,大家口中的 Steven,是台灣網路創業圈的傳奇人物。他先後創辦力傳 (Ubid) 與興奇 (Monday) 兩家公司,最後都以高價出售給北美網路巨人 — Ubid 在 2002 年以美金 950 萬賣給 eBay,而 Monday 則在 2008 年以 18 億台幣賣給了台灣雅虎。
如果你問他如此成功,背後的秘訣是什麼,他會告訴你上面這句話。
乍聽之下,你會以為他的意思是成功主要靠運氣,但如果你再繼續問下去,就會發現他這句話裡面,其實藏著非常多玄機。
首先,他用的是「天命」這兩個字,而不是「運氣」。
天命與運氣聽起來很像,但事實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運氣是你沒有預期發生的事情,但是它發生了 — 把一個為了練功而做的遊戲隨手丟到 App Store 裡面,居然被北美重要部落格推薦,瞬間紅了。無聊打發時間做的照片編輯 App,居然大受使用者的下載,這些,都是運氣。
相對的,種種你想要它發生,非常希望它發生,非常努力讓它發生,但最終的決定卻不在你手上的事情,則是天命。非常認真做的遊戲 App,推到市場上後初期使用者反應都非常好,你很用心的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信給上百個媒體部落格邀請他們報導,然而最後沒有幾個人寫你的故事,因為有更厲害的遊戲正在席捲整個市場,注意力都被對方吸走了,這是你的命。非常用心建構起的初步商業模式,找了創投來投資,跟其中一個談得很來,很有耐心,一步一腳印的把這件事情推動到了最後,卻因為對方董事會上一個成員無論如何就是反對,因而整個破局,這是你的命。
運氣是不求而來的,因此也求不來。天命雖然求了不一定會來,但事實上有方法可以增加它來的機率。
靠運氣上去的人, 由於講不清楚是怎麼上去的,往往轉而走向迷信 — 風水、拜拜、算命、占星,只要有可能讓財神持續關照的偏方,都值得去試試。然而運氣總有用完的一天,很快的他將從雲端再度摔回地面,那時風水、拜拜、算命、占星將不再管用,然後他才體會到這一切都只是夢一場。
靠天命上去的人,他非常知道自己努力了哪些,而最後又在哪幾個關鍵獲得了誰的關照。所以他不但不會迷信,而且會繼續努力去增加天命發生的機率 — 跟這些把關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密切追蹤競爭對手與市場的動態等等。更重要的,久而久之,他會發現很多貴人的出現,其實並不只是機率,反而都是他在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以前做的某件好事,在這個宇宙中醞釀發酵,最後所產生的蝴蝶效應。
所以他學會用樂觀、積極、助人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然後又幫他帶來越來越好的天命。
所以 Steven 的兩分的努力是現在,而八分的天命雖然帶有一點機率,但更多的是過去人生的累積。
在我看來,兩者加起來才是所謂的實力。也就是說,要上去或許有些天時地利人和,但能夠待在上面,絕對不是運氣。
所以,如果創業對你來說是建造一個長期的事業,長期的成功,那千萬別讓自己有任何僥倖的心理。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高度,這兩句話的背後,其實是非常扎實的人生真理。
___
歡迎在 Twitter 上收聽我一天中的種種分享
(Photo via katzarella, CC License)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習慣領域 - 相似相親] 超越物種與年紀的通性!

物以類聚,超越物種與年紀的通性!

一位大我約10歲的創業家,分享了成長的心路歷程,一個觀點反應了相似相親的觀察!

他說創業了20年,發現一個現象,勇於築夢的年輕千里馬,最後會成功,往往是在陣亡之前,即時找到了伯樂,而這些伯樂幾乎都不是因為千里馬的產品或商業模式,而取得最後資助。這些因努力而取得資源的伯樂之所以願意提供資源,主要原因是從這些年輕千里馬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的身影!
相似相親,超越物種與年紀的通性!

何謂「相似相親」:人們普遍認為,相似的人要比不相似的人,彼此更容易互相喜歡和親近。這是一種直接而原始的本能,在組織上若能集合志同道合的夥伴,這個組織就會很堅強,相似相親的能力,可由宣傳、訓練來達成。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習慣領域 - 人群中的責任擴散] 誰來接球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在熟悉不過,藉由習慣領域的定義,可以清楚釐清,

如果人們,可以超越這個人類的通性,則共產主義非常接近大同世界。
如果人們,都還是處於這種心理狀態,則資本主義也許才是世界主流。

球本身沒有好壞,端看接球的人們,如何看待!

何謂「人群中的責任擴散」:
當人們在一起做事而又沒有明確的個人責任時,有的人在一定程度內會失去他個人的責任感。責任出現後,認為別人應該而且會設法分擔他的責任,即使當時他是單獨在工作,也會認為分擔與降低個人責任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人群中的責任擴散』行為。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文章分享] 蜜蜂與蒼蠅


 如果將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放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較光的窗口,再打開瓶蓋,你猜會怎樣?何者會逃出生天?實驗證明,勤勞的蜜蜂會不斷地在瓶底找出口,直至力竭而死;而蒼蠅卻可以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 從玻璃瓶口逃出。蜜蜂之死,是因為被傳統智慧和邏輯所誤。牠們以為「密室」的出口必然是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因此只管拚命撞向瓶底,重複這種牠們認為合乎邏輯的行動。對牠們來說,自然界並無玻璃這種不能穿透的透明物體,因此牠們的智力愈高,愈重視邏輯和經驗,這種奇怪的障礙物就愈發不可理解。相反,智力較低的蒼蠅對邏輯毫不在意,只管四下亂飛,卻誤打誤撞地找到了出口。 

    這不單是一個寓言,而是美國一個著名的組織行為學者卡爾偉克的實驗。他總結這個實驗的教訓時指出,”冒險、試錯、即興發揮、隨機應變以及迂迴前進,都有助應付瞬息萬變的世界”。面對複雜的世界,我們需要的是隨機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條式的智慧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習慣領域 - 使命樂園] 心中最重要的人

王品只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


多年前,一次用餐,懷孕的老婆剛座下來,
服務生同時端了一杯溫開水,來換掉桌上原本的冷開水,
並同時問詢問,在用餐前是否需要一杯溫牛奶,暖暖胃。

多年後,一樣體系的餐廳,連鎖規模已非常龐大,
其中一道開胃菜,吃了幾口後,通知服務生,食物沒有熟,
立即態度良好的詢問客人,是否能幫客人換一份全新的餐點。

該集團的標語 : 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
當心態是服務心中最重要的人時,這個工作已非工作,而是使命,也是樂園。

何謂「 使命樂園」:我的工作是我的使命,也是樂園。我有熱情、信心去完成它。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文章分享] 七傷拳策略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8758&p=6


[習慣領域 - 萬事助長] 責任與權力


        上班族常常在想升官,因為升官後,可以加薪,權力更大,有更多的資源可以隨自己的意思,任意使用。

        務實的社會大學歷練,往往都是先有責任,盡責且證明有足夠的本事,才會有被賦與權力的機會。

        當權力還沒有降臨時,所有發生的事,都是一種歷練,主要目的是幫助我們成長,以致有朝一日被賦與權力 ~ 升官發財。

何謂「萬事助長」:習慣領域-七個邁向理想境界的光明心態
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有原因,其中一個主因是幫助我們成長。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文章分享] 勵志小語,都快把我搞哭了!

看到FB上分享的小文章,都快把我搞哭了!

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一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獨和寂寞,不抱怨,不訴苦,日後說起時,連自己都能被感動的日子。也許,你現在也還在這種日子裡面。跳脫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勵志小語

回到家,又看到報紙,蔡依林回想出道的總總,哭了好長一段時間。其實人的通性,都是希望付出與收穫,是成某種程度的正相關,所以付出就期待有所收穫,極端的付出,就期望有巨大的回報,所有成功的人事,在螢光幕前面都是意氣風發,但那些99%失敗的人ㄋ,其實失敗的定義對我而言是很需要定義的,如果10年後,我失敗了,沒有達到我設定的成就,所以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幫助小朋友受教育,其實,我應該要告訴自己,我已盡了最大的努力,我對得起自己,內觀後,我相信我一定了然於胸,至少我曾經努力將所有的資源,試圖發揮到最佳狀態,只不過結果與預期產生落差,盡了人事,就該豁達的聽天命。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習慣領域 - 以退為進] 解決問題,需要向後轉?


古老的印第安文化,有一則充滿智慧的古訓。
當發生爭執,僵持不下時,雙方必須立即轉頭,開始向前走,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心理狀態恢復平靜後,才可以再繞回來,處理問題。往往壓力結構降低,會想到雙贏的方法解決問題。

何謂「以退為進」:暫時地退出卡住的實際領域,新的實際領域和可達領域也許就可能找出答案。

何謂「壓力結構」:當理想和現況有不利的偏差時,我們的內心便會產生壓力,由各事物與目標產生的總體叫壓力結構。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習慣領域 - 全力知行] 說好話,做好事


在喜宴上,遇到以前同事,A同事很正面的回應了,B同事的話題,由於A同事以前的想法很負面,導至說話常常尖酸刻薄。於是我問了A,這些日子有不同的體悟嗎? A說,他有信仰了,正全力在學習與做到,信仰的誡律與教導。

何謂「全力知行」:習慣領域-七個邁向理想境界的光明心態
清楚而富有挑戰性的目標是生命的泉源,信心及全力知行是達到目標的不二法門全責主人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文章分享]你會想很多 但一切都會沒事的


你會想很多 但一切都會沒事的

撰文者:Joey Chung (鍾子偉)

夜裡很安靜,遠方我可以聽到蟬叫聲。我看看四周,享受我離開台北前最後幾天。我在這個城市念大學,這裡充滿著我珍惜的回憶,我不知道下次回來是什麼時候了。我們眼前是椰林大道,遠方閃爍著新生南路的路燈,時間已經是午夜,現在周圍僅剩下幾個人,一個安靜的週五夜晚。
台北,2007年夏天,離我飛去波士頓念商學院還有兩週。
我坐在台大圖書館臺階上,旁邊坐的人是David,一個30歲出頭的美國人。我們手握啤酒,看著眼前安靜的畫面,偶爾會看到一對年輕的情侶緊緊握著彼此雙手走過或是騎著腳踏車經過。
David是出版我第一本書的出版社編輯。他從大學畢業之後就來台灣,我們今天一起吃晚餐並喝了幾杯啤酒,以感謝他幫我檢查我的商學院申請論文。晚餐後,我們走過台大校園,最後坐在這個圖書館臺階上面對校園。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坐這些臺階上。他在我去念商學院幾週後就要結婚了。我問他有什麼感覺,人生從我這個年紀到他現在那個年紀的這10年間有什麼變化。
他笑了笑。
「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來到台灣。我完全不知道我想做什麼。我的父母在橘郡有間很棒的房子。他們是很棒的家長,兩個都是老師,但是那種25歲結婚、在鄰近買房子、有兩部車一條狗、在那成立一個家庭持續40年、每週日割自家草坪,那種傳統美式郊區生活方式真的嚇到我了。我太困惑,所以我在畢業後離開家,旅行亞洲,最後來到台北。我想我可以留在這,教個一年英文然後繼續前進。而現在台灣是我家,我下個月就要結婚。人生永遠充滿驚奇。」
我那時正要去念研究所,對於將要面對的競爭,我很快將要就業的職場,以及很快就要進入的成人世界感到緊張,我不再是個男孩,但也還沒真的是個大人。
那在我走之前有什麼建議嗎?
他頓了頓,在黑暗中微笑,看著遠方,好像試著要回憶起某些美好回憶。
「我要跟你說的就是我會跟那時23歲的自己說的:
你會沒事的(You will be ok.)
我記得你現在一樣的感覺:困惑、絕望、挫折、寂寞,持續的焦慮著我會不會永遠在這世界迷失,成為一個永遠找不到工作、會自己孤單死去、永遠不會擁有真正的家的人。
而現在我回頭看這過去十年,我最終找到一個我喜歡的工作,不同的人可能會花上不同的時間才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我要跟一個很棒的女生結婚,而台灣現在是我的家。
年輕人,只是一個小建議;
別再擔心,享受這段旅程;
你會沒事的。」
快轉半年後,第二學期的第一天。
我坐在我組織領導學教授的辦公室,一位54歲前高盛副董事長。我在這是要討論我上學期不如預期的成績,以及我能夠做什麼來面對惡名昭彰更艱苦的第二學期。我那天很累、緊張、不安地坐在辦公室,可能在我臉上也看得見那些情緒。
在跟我分享了30分鐘他對於我成績實際的分析,以及建議我該如何改進後,他停止在房間內走動,坐在我前面說:
「看著我。」
沉默,我看著他整整五秒鐘,他才開始說:
「你會沒事的,相信我。」
我看著他,好奇他怎麼能夠這麼確定,而我對自己一點都不確定。
「在我從商的這30年來,我管過上千名員工,當一個員工在一個他無法處理的情況時,我可以辨別出來。你的情況很簡單,今晚回家、休息,然後明天是另外新的一天。但是人生中你需要記得的最重要事情之一是:
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管理者,一個團體中的領導者,有自己的家庭。到頭來,每個人都一樣,有同樣的恐懼和同樣的不安。我們所學的所有一切,所有那些花俏的架構、案例研究,管理理論,如果你不記得我們全都只是人的話,這一切都是沒用的。而做為一個人,有時候我們僅需要某個人真心的相信你,讓自己也相信我們終究會沒事的。」
在我走出辦公室,他花時間陪我走了一半回宿舍的路。在每個轉角、每扇門,他都停下來,微笑有禮的說:
「請。」
1年半後,畢業日。
我父母和我在校園裡面穿梭散步並拍照時,我看著他走過來。
在我父母前,我們沒有說什麼。在拍完照後,我對他微笑並點點頭,感謝那個晚上。他也微笑點頭,還有一個快速的眨眼,然後看著他走開。我想他或許教了我企業、管理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人生有些時候,無關乎你年紀多大、你多有自信或是你認為你準備的多好。在人生某些時刻,我們都很害怕、不安、有壓力。我們全都懷疑是否選擇了正確的學校或是職業,是否會成為第一個考試不及格的人,成為老闆討厭的人,成為最後一個找到男朋友的人。
對這些人生中許多的恐懼而言,通常沒有保證,沒有真正的答案。
隨著我們年紀增長,我們逐漸體認到這個事實。
有些時候我們不需要聽到答案、技術分析或是正確公式的冷靜結論。
對許多正要開始念大學、即將畢業,要開始工作、要跟老闆做第一次年度review或是跟女友父母第一次見面的人而言:
現在時代很艱難,我們有很多要擔心的事情。國內,台灣正在分岔路口,國際上甚至有更多困惑和經濟危機。做為一個年輕人,我們未來生活在哪?我們應該選擇哪條路,而那又能帶我們去哪裡?
就像我那位教授在新英格蘭寒冷雪中校園陪我走回宿舍時所說的:
「人生繼續前進,最終,一定會有一個答案。
經濟衰退?在1929年的時候率退更嚴重,在那之後每十年就會有經濟衰退。之前世代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民主和共產主義對抗、經濟逐漸開發但世界有一半依然陷在窮困、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我很確定那時候世界比現在看起來更接近末日。
然而,我們還是沒事。我們最終一定會找到一個答案。
有一天,你面對類似的挑戰時,記得你終究會沒事的,當有機會,記得把這個想法傳承下去。」
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某個人帶著100%的信心看著我們的眼睛,即便他根本不可能知道,但還是要毫無猶豫的告訴我說一切都會沒事的。
不管你現在多困惑或多迷惘,用這個正面思考:
在人類的歷史上你不會是第一個迷惑自己是誰,在人生中想要什麼,懷疑你是否能夠找到讓你有熱情的工作,或是找到某個你想要長相廝守的人,或是擔心你的小孩。
而你也不會最後一個。
You will be ok.
We will all be ok.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淨空老和尚開示:覺悟後的境界


「我們中國古人講,「學問深時意氣平」,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他沒有脾氣,他絕對不會勉強別人,他非常隨和,為什麼?他連我­都沒有執著,哪來的我所!我所是什麼?我所有­的,他沒有這個。­我與我所都沒有了,都放下了,才能成正覺,證得阿羅漢。」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習慣領域 - 秒秒生光] 沒時間恨人


之前分享過記者訪問,達賴喇嘛。這次借由秒秒生光」,來分享泰瑞莎修女與記者的簡短對談。

記者您好像沒有您不愛的人,請問您是如何做的到?

泰瑞莎修女:我只是覺得,我連愛人的時間都不夠用了,時間寶貴,哪有時間去恨人。


何謂「秒秒生光」:習慣領域-七個邁向理想境界的光明心態
生命時光最寶貴,我要百分之百地享用,並奉獻現在到死之前的生命

如何避免逃避?  如何改善壞習慣?
1覺察 : 警覺是智慧的開端
2加深缺點 : 將損失傷害做記錄
3新習慣:設定要用什麼樣的習慣來取代舊習慣

[習慣領域 - 腦力激盪] 團隊合作的威力


友人,每週一晚上,固定參加一場讀書會,最近得知有一個每月一次的付費成長團體,可是時間關係卻無法兩全,由於時間有限,家人、讀書會與成長團體必須捨得,於是在大家的腦力激盪之下,想出了一個衝擊最小的方案。當成長團體要上課的那一週,不去讀書會。

對於家庭,每月晚上"應酬"總量不變。
對於成長團體,每月一次,準時參加。
對於讀書會,每月只少一次。

何謂「腦力激盪」:透過腦力激盪可以把許多潛藏在每個人潛在領域中的想法、念頭取出來。
1. 分離激發過程2. 收斂整合過程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習慣領域 - 靜坐禱告] 事緩則圓,謀定後動


我們知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也都有經歷過,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無法客觀冷靜的分析判斷,往往在盛怒下做了錯誤判斷。能在事發當下,暫時轉移我們的心理狀態,通常會得到較好的處理方式與結果。而靜坐禱告」是眾多方法之一。無關宗教與信仰,這是開心過日子的一個方式而已。

何謂「靜坐禱告」:
靜坐、禱告時,因壓力降低,許多在潛在領域中的念頭和思路,便會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我們的注意力。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習慣領域 - 變與化原理]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物理!磁場的極性,極性的盡頭,由負轉正。
景氣!因為有衰退,所以有成長;因為有成長,才會有衰退。
政治!管理眾人之事,當無法管理眾人時,往往以革命的形式變化。

老祖宗的智慧,我們都懂,古今中外,能駕馭者,了了可數!

何謂「變與化原理」:
當事物的有關參數到達極端時,就會變化。
制度或理論若不能解決問題時,就會變化。新產品的發明、新制度、新理論、新事物的發生也會產生社會及我們習慣領域的變與化。

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被修理」的滋味


辯經是我去西藏,最愛之一,充滿智慧的制度

看到下面這篇文章,突然發現,「被修理」的這門功課,我應該算是過關了,現在的我甚至開始試者幫助,人生過程,一路頂尖的成功人士,這些卓越的人才,通常在內心深處,都有者巨大的不安,夜深人靜時,心理狀態其實很辛苦的!


今天有一位老友來訪,相識十多年,雖然近年來甚少聯繫,但是一談起這幾年的近況,聽到他提到一句「自己也被修理過」,真是心有所感,一過十多年,分享起來,在彼此心中都能意會,一切的成長來自於煩惱,而如今能走過,都因能運用上佛法,而得以轉變,體會到一點點的「轉煩惱為菩提」。

 這句「被修理過」,乍聽之下,自己宛如受難者,但,是誰修理了您呢?這修理者一定有其對象、有其背景、有其事件,情節也往往是有人受傷、挫折、悲傷等等,但在過程中,就世間而言,一定有個是非曲直、您是我非的。但是在這世間的事相之內,其實沒有對錯、沒有好壞,只有在因緣中如何看透因緣、看見自己的煩惱,而能放下自己的看法和好惡。

這一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短短一百字的敘述,卻要走一段好長的心路歷程,箇中滋味,真是刻苦銘心。

這條路,是修煉過程中必經之路,走過了,感恩佛法、感恩善知識,也感恩自己的福報。因這,讓自己在往後的生命中,更懂得謙虛。

每看到一些頭腦清楚、聰明伶俐的專業人士,仍然堅持住自己的看法、立場時,多麼希望,他也能一嘗「被修理」的滋味。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希望他有機會「轉煩惱為菩提」。
◎文:果然大師 20121017
◎圖:法鼓山象岡道場
本文摘自http://blog.roodo.com/ddc/archives/21109330.html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情境管理與成熟的人格特質



上完了哈佛企管的"情境管理",對於人格成熟的目標又有了一個自我訓練的方法,與其說這是管理部屬的好方式,我到認為這是修煉自己,在任何心理狀態下,客觀判斷事情的好方法。非常值得持續練習,就跟習慣領域一樣,用出來才是真功夫,這都是反應了,自我心理的成熟度。

[習慣領域 - 事物聯想] 創意來自於不斷的聯想



在前公司上過一堂創意的課程,整個發想的過程,不論是藉由圖像、加法減法、文字語音等等,其實就是不斷的聯想。有人說創意,是現今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它的本質也許來自於不斷的事物聯想。

何謂「事物聯想」:任何事物都可以互相聯想,找出彼此的共同關係與不同之處,而透過對這些事物異同之處的歸納、比較,常常能使我們對這些事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甚至有不同的啟發。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習慣領域 - 虛心學習] 杯子滿了,就裝不下


一直很喜歡這個故事 ~

一位學富五車的雅士,前去拜訪一位充滿智慧的老和尚,請他開釋。因為雅士週圍的親朋好友,一個一個疏遠他,主要是因為他自認博學多聞,聽不進身旁的建言,錯誤決策又怪罪於別人。老和尚在聽了雅士的目的後,作勢邀他入寺,先泡杯茶給他,老和尚什麼話都沒說,只顧著倒茶,直到雅士開口提醒老和尚 大師,茶已經滿了,都溢出來了

老和尚開口了 「 是阿,杯子滿了,就裝不下任何東西了 」

何謂「 虛心學習 」 : 把原來的成見暫時拋開,讓新的想法,看法容易地占有我們的注意力。

1.      明確地找出你的目標
2.      古今中外有那些人曾經達到你所要的境界
3.      積極向這些模範人物學習
4.      利用這些模範人物來幫你作決定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加薪 vs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改善產業結構 否則加薪困難

最近政府施政低迷,一個主因是,全球景氣不佳,物價上漲,薪水不漲,民眾壓力大。

8年前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常駐大陸,8年後的現在,跟我同年紀的大陸同事,薪水比我高,有車、有房,當然也玩股票。為什麼整個社會進步如此之快,因為,相對而言,他們正在改善產業結構 ,每個人做的事,其附加價值都高於幾年前,所以整個社會向前衝。

反觀台灣,我們的產業結構已到頂,必須升級到更困難,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結構,才能再次成長,重點來了

國家由團體組成,團體由家庭組成,家庭由個人組成
當大家都不想勇敢的改變,而選擇穩定的工作,穩定的薪水時
談加薪,到底是誰的責任,其實是每一位的責任

為何以色列、瑞士、芬蘭可以持續成長,因為他們的教育,鼓勵人民創新,勇於嘗試,所以不斷的創造新的產業模式。

當我們在抱怨薪水時,請想想,我們自己有勇氣,離開那舒適圈嗎? 



同學,我們都是可以選擇的!

2007,出差,順便遊中山陵,我的祖籍南京

昨晚下班,遇到國中同學,剛到完垃圾,聊到工作,他又換了。

過程中充慢了抱怨與不滿,每次遇到他,都是一連串的抱怨,我實在很想跟他說,同學,我們都是可以選擇的。

那年,我們國中同班,不喜歡念書,所以不懂事的我們,理所當然成為,被整個教育制度放棄的一群,畢業後,班上有人沒升學,大部分的人去念了高職。而我,進了曾經以打架出名的"泰北高中",這是我人生的重大轉累點。
  • 一推實習課程,有趣極了,我開始了解,書裡的東西可以變成實物。
  • 我開始瘋狂念書,彌補那個高中以前,沒有基礎可言的基礎。
  • 高三時,我把床給拆了,沒日沒夜的念書,希望能考上一所理想學校。
  • 保送甄試,全國第64名,老師,以不可置信的表情看了我30秒。
  • 二技聯考,全國第120名,最後我放棄台科大,選擇北科大,被老師念了一頓。
  • 放棄台電獎學金與工作機會,親友認為我很不懂事。
  • 念完電機研究所後,換成PM,計畫歷練更高的格局與視野,當年,同學覺得我瘋了。
  • 當兵,印假鈔與逃兵的班兵,瞬間讓我長大。
  • 自我推薦,進入副董事長室,千里馬都是自己跳出來的。
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做出我自己的選擇,只有我,可以決定我的人生,我想告訴我自己,我的人生一路走來,就是挫折不斷。當我脆弱時,請好好看這些寫給自己的文章,我從來都不是順利的長大,我所選擇的路,想做的事,我的中心思想,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所以我會遇到比別人更多的挫折,這就是我勇敢選擇的附加條件,結果不一定是好的,如人意的,但是仗我打過,而挫折,我盡全力面對過,我相信,我老時,會非常感謝我自己的選擇。

如果有天,我因為幸運與能力,登高了,請務必記得努力的初衷,回頭扶一下,還在爬樓梯的同伴,他們和我一樣努力,只是運氣差了點。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習慣領域 - 全責主人] 選擇前的膽識,選擇後的豁達


我們往往因為結果與預期(目標)有落差,而產生壓力結構(煩惱),而這些源自於

生理層面需要的太少,心理層面想要的太多,
但,資源有限、資訊有限、時間有限、能力有限、機運有限等等,
造成的煩惱,還需由心理層面根除。

如果釐清了透徹了,我們都是對自己的選擇全權負責,就可以達到「 選擇前的膽識,選擇後的豁達 」的心理狀態。

何謂「 全責主人 」 : 我是自己生命世界的主人,我對一切發生的事情負責。
何謂「 壓力結構與注意力調度 」 : 每個目標功能,根據覺察值與理想值的不利偏差程度,可產生多級的壓力強度。較強壓力的目標功能比較低壓力的目標功能會優先得到「注意力調度」的注意。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習慣領域 - 相互回報]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從古至今,科技不斷進步,人類心理成熟度,卻因人而有天差地別的距離。落在常態分佈的多數人,往往有類似的許多通性,也因此,道德經在現今社會一樣非常受用。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就是應用了人類的通性中,相互回報的特質
在生活,在商場,在戰場,皆然。

何謂「 相互回報  : 社會上的人往往有一種傾向,喜歡那些他自認為喜歡他的人,討厭那些他自認為討厭他的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是當事人自認為對方是自己的知己、或悅己。禮尚往來,在相互回報下,也要預防賄賂的誘惑,要培養廣大的心胸,廣結善緣,不要「討厭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要「喜歡那些不喜歡我們的人」。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文章分享] 勇敢的靈魂 - 翁山蘇姬


對於翁山蘇姬與甘地等令人尊敬的靈魂,我配服的無底頭地!!!


遭軟禁多年 翁山蘇姬:從未以為苦

緬甸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20日表示,她遭到當局軟禁那麼多年是值得的,她從未想過自己做了什麼犧牲,也從未想過自己在受苦;她更從未忘記,與其他遭到關押的同志相比,自己要幸運許多。
正在美國訪問的翁山蘇姬是在參訪華府新聞博物館(Newseum)時,發表了這項談話。
翁山蘇姬又說,她的父親建立了現代緬甸軍隊,自己從小就非常喜歡軍人,早年記憶中,是父親穿著軍裝的模樣。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將軍為推動緬甸獨立,於1947年與英國進行談判,但同年遭到政敵暗殺。
翁山蘇姬也譴責使用暴力,她說,那些使用暴力的人破壞了人權的基礎。
除了參訪新聞博物館,翁山蘇姬20日下午出席了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的2012年民主獎頒獎典禮,5位曾經遭到軍事政權迫害的緬甸公民獲得表揚。
這5位得主為1988年學生運動領袖和2007年番紅花革命(Saffron Revolution)領袖明國樑(Min Ko Naing)、撣邦眾民族民主聯盟(Shan Nationalities League for Democracy)主席昆吞烏(Hkun Htun Oo)、1988年學運領袖同時也是美國支援緬甸運動(US Campaign for Burma)共同創辦人翁丁(Aung Din)、梅道診所創辦人辛西雅(Cynthia Maung)、電影導演寇蘇(Kyaw Thu)。
翁山蘇姬說,接受榮耀很好,能為他人增添光彩更好,她非常高興今天能為同胞增光。

[習慣領域 - 升高察思] 和服是個夕陽產業



大前研一說過以下的故事 :
隨著時代改變,一家和服百年老店,業績直直落,到了無法經營的地步,於是他們請了一家顧問公司,幫忙評估如何結束營業? 顧問公司提出了以下報告與建議  :

整體和服市場,衰退嚴重,無法支撐國內和服店的數量。
仔細研究數據,發現年輕女性的夏季浴衣市場仍有成長。
建議企業轉型,開發年輕市場仍大有機會。

這家百年老店在採用了顧問公司的建議後,業機不但沒掉,反而連續以兩位數成長。

何謂「 升高察思  : 面對問題或現象時,不要只停在原來位置觀察我們所看到的問題表象或現象,要從更高一層的位置來觀察這些問題與現象和尋求答案.如此我們才能清楚的掌握、了解發生這問題或現象的真正原因,也才能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答案。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最寬廣的格局,是從了解所有觀點開始!


日本,因為選舉將至,將獨島與釣魚台議題凸顯,用來轉移國內壓力!
美國,歐巴馬總統,也是如此,所以以激烈言語,挑動自己的民眾!

小時候寫我的志願,我毫不猶豫的寫下,我的棺材上要蓋國旗!
大一點時才發現,我根本不會有棺材,因為我死後要捐大體,如果還有碎肉,就燒一燒,灑在這片土地上。
又大了一點,阿扁總統當選了總統,我看到外省爸媽的極度不安全感,以及當時常被別人問的問題,讓我有了不同的觀點。

你是怎樣的選民(什麼顏色)? 我說了一段以下事實,然後請對方告訴我答案

  • 以我投中的命中率來看,我是個失敗的選民!
  • 以我的家庭背景來看,我應該是超級深藍的選民!
  • 以我投過政黨的顏色來看,我應該是個變色龍!

其實我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 孫運璿院長告訴他兒子的話 : 政治家,是要說服民眾,為何我要帶大家走這條路,而不是迎合選民。我就是想要選我心中的政治家,但講實話,說願景,是不會當選的,所以我始終都是一個失敗的選民!

成熟後,國家對我的意義 = 養育我成人的土地,人為的國界定義與政治紛擾,對我來說已不具備太多意義。我努力瞭解與學習各種觀點,因為我相信

最寬廣的格局,是從了解所有觀點開始!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我該何時回家?



這星期突然在MSN上,一個很少連絡的產業分析師同學,約我星期六聊創業,她很優秀,但其實我認識一推優秀的精英,我相信20年後,至少有十位,會成為總經理或董事長,所以實在不是很特別,特別的是,我們聊到了,佛教,聊到了使命,聊到了"修心",她有和我幾乎一樣的特別經歷

  • 曾經,看的到未來發生的畫面!
  • 在打坐的過程中,除了白光,不同時空的自己等等現象之外,還有內心極度平靜,極度喜悅的體驗,那是一種無法用我已知的文字具體描述的體驗,她說那是入定的現象!
  • 我說了去西藏的理由,只因,那是一種"回家"的感覺,我真的很想家!
  • 這輩子,我是帶使命而來,所以不該只為自己而活!
  • 曾經,不只一位所謂的大師,告訴我,我要"修",因為基礎很好,此生必入佛道(和出家是兩回事)
念了九年的電機工程,很難說服自己去相信,我不是被某種催眠所引導,但經歷的過程,又是如此的真實。這位同學,和我姑姑一樣,喚起了我那擱置許久的心靈本性,其實我一直有許多疑問。

  • 如果我所設定的終生目標,是我乘願而來的目的,為何我開竅得如此晚?
  • 如果我是被選定的那個人,為何在軍公教家庭長大的我,遇到一推不平凡的事件經歷與挫折?
  • 如果我該做些什麼,為何在我打坐時,這些高等智慧,不說清楚講明白?
  • 如果這些高等智慧,這麼厲害,為何不讓在地上的所有生物,都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 我真的需要一個心靈導師,問題是,我該如何傾聽內在的聲音?

這位同學,當她跟我說,曾經歷和我一樣的現象,一樣的過程時,我腦中浮現曾出現在我眼前的畫面,一個無邊的平靜湖泊,遠端是高聳入雲的瀑布,我身旁所有的人,和我一樣,都是座在自己的蓮花上,漂浮於湖面,玲聽一種無法形容的氛圍,那真是一種回到家的感覺,!

我真的很想知道,這些都代表什麼意義,我該何時回家?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習慣領域 - 改變環境] 現代孟母


大女兒的幼稚園老師,因故,將結束十多年的幼稚園。有位同學的母親,非常積極的連絡其他同學家長,希望將幾位較重視教育的家長整合,並一起選定新的幼稚園,過程非常辛苦,這位現代孟母的動力來源,就是希望給他小孩一個"良好環境"。

家庭,是最好的教育環境!
教育,可以使人成熟!
成熟,就可以改變環境!

何謂「  改變環境  :  由於改變環境,外來訊息也會跟著改變,HD的實際領域隨著轉化,可達領域也可轉化擴大,潛在領域甚至也得到擴展。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習慣領域 - 改變參數] 糖果/金錢/健康,哪個參數重要!


幼稚園小朋友,糖果,是生命的全部。
出社會養自己,金錢,是生命的全部。
退休天天運動,健康,是生命的全部。

同一件事,如果我們不論主動(境由心轉)或被動(心由境轉)的改變了事件的參數,則參數大小,比重被改變,我們對同一件事,就會有不同的看法或概念。

何謂「 改變參數 : 每件事、東西都有它的參數,如果我們把參數變大或縮小,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概念。

張大哥,請你幫個忙

這篇文章,寫給在2022年的我
提醒我,因努力後所獲得相對優渥生活時,別忘了幫助需要的人
今天,遇到一位,在電子產業鏈,最底層,當業務的單親爸爸,讓我想到了幾年前的經歷!         


         30歲時,我在營收約5000億台幣的公司當一個小PM,負責幾個桌上型電腦案子。有天,一位供應商業務打分機給我,希望和我見個面,在忙翻的空檔,在大廳見了這位業務。

         他,年紀應該有五十了吧,跟我介紹了他們家的零件,希望我能幫幫他,採用他們家的東西,我是這案子的PM,他們家的東西我當然很清楚,完全沒有競爭力。公司付薪水給我,目的就是廣義的幫公司賺錢,PM,最主要的責任,就是讓產品沒有問題的出貨,一直到產品過了使用期限,根據這樣的中心思想,我很明確,態度良好,且很誠懇的告知對方,我實在無法使用其產品,這位大我至少20歲的中年人對我說  : 

張大哥,請你幫個忙,我再沒業績,就會失去這個工作!
我晚婚,小孩還小,必須要這份薪水!

        我永遠忘不了,他講話的神情。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些人生警語,對我來說只是自我警語,但絕不是嘲笑相對弱勢的用語。人生境遇不同,我那多重障礙的鄰居小孩,即使他比別人努力千倍萬倍,也頂多只能自己走路而已。

        張璽,如果有一天,因為努力與幸運,有了相對優渥的資源,請頂住壓力與捨得,務必記得當初努力的初衷,請將這份努力與幸運的結果,分享給需要幫助的人。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文章分享] 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是獅子,别人駡你是狗,你不會真的變成狗,故不用為此而生嗔;如果你是狗,别人讚嘆你是獅子,你也不會真的變成獅子,故不必為此而生喜;所以,别人的讚嘆,不會讓你變好;别人的指責,也不會讓你變壞,這些没什麼可執著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評價,只要做最好的自己。」﹣《猶太人智慧啟示錄》。

『能相信自己,即使是狗,我也會是隻威猛的西藏敖犬;老懷疑自己,即便是獅,你也不過是隻得了憂鬱症的獅子。』﹣NLP教練。

2012年9月1日 星期六

[文章分享]單國璽樞機: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


刊登日期: 2012. 08. 20
單國璽樞機: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 thumbnail

單國璽樞機。〔資料圖片〕
天亞社編按:台灣已退休的單國璽樞機罹患肺腺癌後,多年來不辭勞苦到處向社會各界宣講「生命告別之旅」。九十歲高齡的單樞機在五月完成兩次腦部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目前在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耶穌會的頤福園靜養。
以下是他撰寫的文章,刊登於台北總教區刊物《天主教周報》的最新一期內。天亞社獲《天主教周報》同意轉載,以饗讀者。

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
耶穌會在培育自己的會士以及聖職人員方面素負盛名。藉著聖依納爵的神操和經驗豐富的神師,不但給受培育者奠下堅強的神修基礎,而且在服裝儀容以及待人接物處世的禮儀和態度等細節都非常注意。
加入耶穌會將近七十年,聖依納爵神修的大原則和精神以及待人接物和處世的禮儀態度等細節已漸漸和我的日常生活整合,並且已漸漸形成一種意識:自己既是會士又是聖職人員,對外則代表耶穌會和教會,對內則負有牧靈及領導教友福傳的責任。靈修培育、品格修養、責任感、榮譽意識、學問的追求、做事的認真、重視效率等,甚至整個人生的目的,按照聖依納爵的原則,都是為「愈顯主榮」和「拯救更多人靈」。這些都是「愈顯主榮」和使人接近天主的工具及墊腳石。但是脆弱的人性有時讓人忘記真正目的,而將達成目的工具當作目的追求,以增加自己的聲譽、權威,受到別人的敬重。如果這樣質變,這些工具不但不能引人達到「愈顯主榮」目的,而且變成了接近天主以及和十字架上「掏空自己」的耶穌結合為一的絆腳石。
加入耶穌會將近七十年,每日祈禱、行神業,尤其晉鐸後,每日舉行感恩祭,感覺和天主相當接近。但是和胸膛被長槍打開,「掏空自己」(斐2:7),赤身露體,一絲不掛地懸在十字上垂死的耶穌,卻有一段距離。我祇能站在距離祂三個台階的地方,哀傷地觀望祂,卻無法上到山頂祂的十字架旁陪伴祂。在日常祈禱中,尤其在每年的避靜中,多次反省檢討。但是找不出真正的原因。感謝天主給我一個好機會。最近一個月,因治療宿疾,必須住院。住院期間有充足時間祈禱和反省上述問題。在祈禱時,「掏空自己」、胸膛敞開,一絲不掛,赤身露體懸在十字架上垂死耶穌的形像時常出現。同時也有聲音說:「掏空自己,就能登上加爾瓦略山頂,和掏空自己的耶穌接近,並且和祂共融結合為一。」
上述的異象和聲音使我恍然大悟:原來我穿戴的服飾太多太重;耶穌會先賢所創造的偉業和榮譽、聖職人員的道袍、主教的權戒高冠、樞機的紅袍禮服等,將我整個人包裝得一層又一層,以致使我失去了原形。並且這些服飾已和我的日常生活整合,將其脫去,談何容易。人做不到的,天主做得到。最後祇有求天主伸出強有力的援手為我脫下這些沈重的服飾。天主略施小技,和我開了幾個玩笑,捉弄我一下,讓我出了幾次醜,就把我的問題徹底解決了。前三次醜事記憶猶新,分別記述如下。
六月底,因肺部積水住進高雄聖功醫院。次日,醫生讓我吃了一種強烈的利尿劑,以便將肺部積水排出。我毫不知情,否則我可以換一下做彌撒的時間。正在舉行聖祭時藥性發作。開始我強忍,讀經後褲子已尿濕一半,不得不去洗手間,去時地板上也撒滿尿水。這是晉鐸五十七年來,在舉行彌撒時第一次發生這樣的糗事,使我的尊嚴和顏面盡失,在修女和醫護人員面前,真感到無地自容。這是天主治療我虛榮心的開始
第二次出醜是由高雄轉到台北耕莘醫院後發生的。因為兩天沒有大便,醫生讓我吃一些瀉藥。當天半夜,藥性發作,便叫醒熟睡中的男看護攙扶我去入廁。剛進入化妝室,還未到馬桶前,糞便不自禁地撒在地板上。男看護不小心踏上一堆糞便。半醒的他滿腹不高興,一邊用水沖自己的拖鞋和地板上的糞便,一邊嘟嚷了許多我聽不懂的話。最後他將我弄髒的睡衣脫下,讓我赤裸裸地坐在馬桶上,用水沖洗我兩腿上的糞便,同時如同大人訓斥小孩子一樣,教訓我這個九旬老翁:「離馬桶兩三步,你都忍不住!給我添這麼多麻煩!以後再有同樣情況,要早一點告訴我,幫你早一點下床入廁!……」這時我感覺自己好似剛滿週歲的小孩子,無言以對。
他的每句話猶如利刃,將我九十年養成的自尊、維護的榮譽、頭銜、地位、權威、尊嚴等一層層地剝掉了。清洗完畢,他攙扶我躺在床上之後,他自己很快呼呼入睡。我卻非常清醒,有脫胎換骨的輕鬆感。現在胸腔被打開,「被掏空」、赤裸裸懸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又在我腦海中出現,向我微笑,示意和祂接近。我這時感覺自己身輕猶如一隻小袋鼠,一躍便跳到聖山頂十字架下。再一躍,兩隻前掌已爬到耶穌雙足上。這時仰首看到耶穌還在微笑,並將肋膀聖傷打開,示意叫我跳進去。小袋鼠再一跳,便進入了耶穌洞開的心房中,猶如回到母袋中一樣。感覺在這裡最安全,最溫暖,完全被耶穌的無限大愛所包圍,感到無限的滿足與幸福。這時,我的理智雖然清醒,但是我也分不清自己是在祈禱或是在做夢。
次日早晨那位男看護還是畢恭畢敬地照顧我,好似不知夜間那件不愉快的事。感謝天主利用那位男看護不但治癒了我心靈的宿疾,使我煥然一新,恢復了兒童的純樸、天真、謙卑……,而且也治療了從小養成的羞怯,絕對不要人看到自己赤身一絲不掛。自從那夜被脫去睡衣沖洗糞便以來,這種羞怯已完全消失。現在我才真正瞭解耶穌所說的:「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瑪18:3)的意義。
第三次出醜是兩個星期前。那時我剛住進耶穌會的頤福園內。因為腳水腫,早飯後,醫護人員在我不知情下,讓我吃一種強烈的排尿劑。但是那一天上午九時三十分我必須去耕莘醫院接受放射性治療。一個排尿器具都沒有準備。在去醫院的途中藥性發作,強忍了十分鐘,但終於不能再忍下去,便尿濕了半條褲子和輪椅上的坐墊。到了醫院後又要排隊入廁時,又有尿液排出,褲子更濕。就這樣上了腫瘤科放射台,醫護和技術人員看得很清楚,這時的我,連最後的一點尊嚴也喪失了。
其實九旬病翁一生所累積的榮譽、頭銜、地位、權威、尊重、敬愛等,對於牧靈、福傳、拯救人靈、愈顯主榮,雖然有了不少助益,但是有時,至少在下意識裡,讓他自滿,洋洋得意,有時甚至成了他追求的目標。如此,這些「愈顯主榮」的墊腳石,反而成了他親近「掏空自己」一絲不掛懸在十字架之耶穌的絆腳石。
感謝仁慈天父用大能強力的手,將我從靈修途中的泥淖中拉出,並將絆腳石為我變成墊腳石。感謝「掏空自己」的天主聖子收納我,容許我和祂親密接近結合,甚至讓我猶如小袋鼠一樣,隨時可以鑽入祂肋膀的聖傷內。感謝天主聖神用強烈的勁風,摧枯拉朽,將我這棵老樹枯枝上所留下幾片阻礙我和「掏空自己」之殘葉吹得淨盡,連從小養成的羞怯及矜持自尊的性格也吹得無蹤無影,使我煥然一新,返老還童。
上述的親身經驗,使我領悟到靈修生活中三項重要事實:(一)如願和「掏空自己」或「使自己空虛」HE EMPTIED HIMSELF(斐2:7),一絲不掛,懸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親密接近,結合為一,就必須仰賴天主助佑先「掏空自己」。(二)慈愛的天主有時也給人開玩笑,讓人出幾次醜,就能治癒心靈的宿疾,清除靈修途中的障礙及絆腳石,甚至改變人自小養成不利靈修的積習。(三)返老還童,讓身患絕症的九旬老翁,在數天內回歸兒童時的純樸天真無邪,掃除多年積累不利靈修的習性。這事「為人是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瑪19:26)。耶穌所說的:「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瑪18:3),確實是靈修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條件。
                     單國璽
二零一二年七月卅一日
聖依納爵慶節
完稿於頤福園
【完】來源:《天主教周報》,天亞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