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習慣領域 - 替罪羊行為] 手指頭是解決誰的壓力
在會議中,職務較高者,常常會指責職務低者,為什麼開A議題的會議,沒有準備B議題的資料,造成無法立即回答老闆問題。老闆思路連結寬廣,並非職務較高者可以預想週全,當壓力出現,認為手指頭必須要指向外,才能保護並紓解自身的壓力。
何謂「 替罪羊行為 」: 當人們煩悶或惱怒時,在不知煩悶的根源,或知道煩悶的根源,但不敢對根源進行攻擊的情況下,就往往傾向於尋找煩悶根源的代替品,進行發洩或出氣。這就是替罪羊行為或羔羊代罪行為。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習慣領域 - 循環進化原理] 物種與歷史
過去,工業革命後,先進的歐洲,將亞洲比了下去。
現在,以中國為首,正在崛起的亞洲,讓歐洲「消失的世代」情何以堪。
未來,哪一區域相對勤奮與努力,經濟發展將移動到哪裡。
物種演化與經濟發展,都依循「循環進化原理」,能洞察先機,就能抓住流行,抓住商機,抓住人生。
何謂「 循環進化原理 」: 萬特皆有出生→成長→成熟→死亡→回歸自然的定律,如果能熟悉並善用此原理,實際領域可以隨著時間展開、洞察先機。
[習慣領域 - 痕與裂原理] 小事情大關鍵
荷蘭的著名故事「一隻手指救了全荷蘭」。漢斯布林克發現堤上噴出水流,並驚覺可能會毀壞防波堤並危急小鎮,於是毫無猶豫地將他的手指塞住洞口,並大聲呼救。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常常都會遇到這類事情,
有些人認為是「小事」,便宜行事、視而不見;
有些人認為是「大事」,過於謹慎、完美主義。
至於小事或大事,除了自己的選擇之外,還需取決於所有利害關係人的認定。因此,內觀後建立自己的中心思想,發現道法自然的真義,也許才是「理想習慣領域」的心理狀態。
何謂「 痕與裂原理 」: 裂痕是所有建築物的弱點,要想破壞建築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針對它的裂痕施力;相反,如果要維持那建築物,就要把裂痕補好、加強。
何謂「 理想的習慣領域 」: htt p://hdhd.hd.org.tw/modules/tad_book3/page.php?tbdsn=21
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習慣領域 - 內部聯繫原理] 小老師
在求學階段,往往會有小老師的角色出現,教與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雙方的交集重疊性越高,越有默契,也因此小老師往往比老師更容易幫助同學,主要原因是彼此的語言是在同一個頻道,心有戚戚焉!!!
何謂「 內部聯繫原理 」:
要了解或影響一個人,我們需要知道對方或我們自己習慣領域的核心,同時建立許多強而有力的管道相互聯繫,而且愈多愈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