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習慣領域 - 同類互比] 猴子實驗


第一次,科學家分別給兩子猴子一樣的香蕉,兩子猴子都非常高興。
第二次,給A猴子香蕉,卻給B猴子多汁甜美的葡萄。此時A猴子看了B猴子的葡萄,不情願的吃下了香蕉。
第三次,給A猴子香蕉,給B猴子多汁甜美的葡萄。此時A猴子將香蕉丟回給科學家,非常激動的劇烈搖晃鐵籠子,要求科學家給多汁的葡萄。

如果我們做得到,將超越地上,絕大多數"生物"所擁有的障礙 - 同類互比。心理狀態將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


何謂「  同類互比 」: 為了達到更好的生活目標,人們隨時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現狀,尤其需要了解自己在社會的位置。當缺乏判斷的客觀信息標準和有效方法來判斷自己是否的更好的時候,就常常透過與他自認為同類的人比較,來確定自己的現狀和社會位置。這就是人際間的同類互比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