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人類行為圖] 我要洗碗

最近大女兒(六歲)和小女兒(三歲),常常爭著要當洗碗小幫手。從人類行為圖的觀點,編劇了一下她們的未來行為圖。

現在,洗碗因為好玩。由於好玩,產生注意力調度的行為。
10歲,洗碗因為爸媽的管教方式。由於被迫,產生注意力調度的行為。
16歲,洗碗因為分攤爸媽的責任。由於懂事,產生注意力調度的行為。
22歲,洗碗因為打工。由於賺取資源,產生注意力調度的行為。
32歲,洗碗因為愛自己的家庭。由於愛,產生注意力調度的行為。
38歲,洗碗因為她們的角色,變成是現在我的角色。

如果她們的未來行為,並非和我編劇的一樣,其實也是必然,與我有關,也與我無關。

[人類行為圖定義] 習慣領域 - 影響一生成敗的人性軟體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1776807866984&set=gm.573464636058829&type=1&theater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人類行為圖] 白手起家與富二代

壓力結構有個簡易區別,優壓與劣壓,大多數的我們,在遇上困難時,由"習慣"主導,危機成為危險的代名詞。只有少數的人,將其視為轉機,面對並掌握。觀察這些人的特質,通常都有過很特別的"苦"與"經歷",或是擁有充足的資源,讓其足以不在乎。前者,我們稱白手起家。後者,我們稱富二代。兩者表面看來,好像都不受影響,但心理素質天差地別。

[人類行為圖定義] 習慣領域 - 影響一生成敗的人性軟體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1776807866984&set=gm.573464636058829&type=1&theater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文章分享] 成功發表新產品的十個訣竅

(參考原文: 10 Tips for Your Product Launch,by Tim Johnson;本文作者為行銷顧問公司Stearns Johnson Communications總裁)

筆者曾經與超過100家以上的零組件供應商合作,其中不乏在半導體元件與相關電子零件方面推出創新產品的業者;我也曾看過許多因為推出了成功的產品,而創造機遇與挑戰的獨特案例。綜合那些成功(以及少數失敗)的故事,以下是筆者歸納出的、當一家公司準備推出新產品時需要考慮的十個關鍵問題。
1. 到底誰是你的客戶群,他們的採購決策程序又是如何?
很多公司的產品設計可能是在美國,產品生產則是與亞洲的製造商合作,但通常在其他區域如俄羅斯或以色列也有專家團隊。你的關鍵客戶可能只有10或20家公司,因此你需要去了解他們在決策過程方面的細節。
2. 你的新產品價值主張為何?
想想你的新產品是否代表擁有全新功能,或是為現有的產品添加功能,還是一種入門款低價產品?也要思考該產品的定位,並與目前或預期中的競爭對手相比較。
3. 新產品的實際或預期競爭對手何在?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對你、你的客戶以及價值供應鏈上的潛在廠商都很明顯,但也可能更微妙;你的客戶可能正在看同樣擁有你產品功能的其他產品,或是其他的替代品。
4. 你的產品市場潛力如何?
新聞媒體與分析師通常會問新產品目前或未來的市場營收潛力,將你的估計與一個或更多外部的觀察者分享,通常是會有價值的。
5. 你的產品價值鏈何在?你的新產品可能改變該價值連嗎?
如果你的新產品破壞了現有的價值鏈,例如消除了該價值鏈上的某一個階段(phase),你會遭遇更大的挑戰;你可能馬上就會與現有的客戶競爭,並且需要把產品賣給一組全新的客戶。
6. 你打算何時發表你的產品?
雖然你的大部分重要客戶可能會去參加大型展會,但你或許可以在較小規模展會、專門技術研討會,或者是一對一的拜訪時取得他們「高品質的時間」。不要擠在某個大型展會的第一天眾多廠商發表產品的時候,考量選擇一個與眾不同的時間發表你的產品;你需要抗拒來自公司董事會、客戶或其他人的誘惑與壓力,不要為了與某個展會或研討會的時間一致,而過早發表產品。
7. 產業分析師扮演什麼角色?
產業分析師可能會成為你的產品在市場定位方面的重要發聲板,並能提供一個來自外部的、客觀的視角;很多分析師會討論他們對你的市場機會以及新產品的看法。
8. 媒體扮演什麼角色?
媒體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報導新聞與趨勢,因此了解他們的興趣、可利用性,以及他們偏好取得資訊的方式很重要;你的行銷團隊應該要專注於與關鍵媒體建立關係,而不是只在產品發表時簡單地與媒體接觸。
9. 你的產品發表進行流程如何?
雖然每一次的產品發表狀況都不同,還是有幾個關鍵行動可確保成功:
‧在產品發表前5~10天,在保密協定(NDA)之下邀集最具影響力的分析師與媒體聚會;
‧針對不同關鍵市場排定最佳的產品發表時間,例如亞洲市場發表時間可選在某個亞洲區域產會舉行時;
‧在產品發表日公佈新聞稿,並將新聞稿以電子郵件形式發送給目標產業分析師與媒體;
‧如果合適,透過社交媒體來分享產品發表訊息,也許可利用一些小玩笑來讓人們期待產品的發表;
‧考量採用電子報來通知關鍵客戶以及潛在客戶有關產品發表的訊息;
‧針對所得到的回應與報導進行分析,評估訊息滲透的品質;舉例來說,那些回應是否符合預期?相關報導是否真實反映了記者會與透過網路所交流的訊息?
10. 如何知道產品發表是否成功?
在產品發表之前建立評量指標是很重要的,能讓決策者判定投資報酬率(ROI);對大多數人來說,基本評量指標包括短期銷售增加、長期性銷售提升,以及建立品牌所帶來的貢獻。
在一家公司的演進歷程中,產品發表通常是很關鍵的時期;提前進行相關研究、建立關鍵訊息、組織關鍵行動,並積極執行、根據評量指標來評估效果,將有助於確保成功。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人類行為圖] 自我提式

絕大多數的我們,"自我提式"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有著關建性的影響,所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我提式是不斷的經驗堆積而成,光要在事發當下,警覺到"它"的影響力,就以經非常困難,更何況要客觀判斷,誰是誰的主人 (境隨心轉,心隨境轉)。對情境做反應時,拿紙筆做決策,可以輔助我們離清事件的本質,更大的優點是可以幫助我們,在不斷的練習之後,以最寬廣的習慣領域 (理想的習慣領域),來看待"自我提式"

[人類行為圖定義] 習慣領域 - 影響一生成敗的人性軟體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1776807866984&set=gm.573464636058829&type=1&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