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由其是亞洲的東方社會,努力不懈與事在人為,是主流正面的社會價值,所以被主流歸類消集的名詞用語,都是失敗者說的話,一直到台灣前陣子的一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有句台詞,這個主流的價值觀,才被重新討論。
"好獵人,要懂得安靜的等待",這是祖靈的智慧,是告訴那些,非常積極但有勇無謀的年輕獵人,要謀定而後動。年輕獵人,處處想要表現,證明自己是個有用甚至優秀的獵人,在社會化的過程與群體生活中,才會受人尊重。有勇又有謀的少數人,在年少輕狂過後,得到了尊重,說話的份量大增,開始轉為"謀定而後動",一切就如被選定的那個人,完美順利。但絕大說數的人,都不會這樣,所以我想談一下,祖靈沒有說的下一句 :
好獵人,要懂得安靜的等待;更要懂得,等待後的空無一物。
人在順勢時,所有的資源條件能力,全都到位,如魚得水。意氣風發在平常不過,每個人被放置在這種情境,都是社會化與主流社會所認同的,成功人士。
人在逆勢時,所有的資源條件能力,其中參數只要差一點點,如魚不得水;如我女兒力氣不夠。我最欣賞公孫策的說法,他說 : 看一個人的深度,就看他在低潮時如何自處。順勢的意氣風發,只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普通心理狀態,境界普通。處於逆勢,卻不為逆勢所動,才是境界中人。
時機未到,對於"普通心理狀態"與"境界中人"所理解體會的狀態極為不同與兩極,至於我們在哪個位子,只有我們自己可以決定。
順勢,逆勢,還是時機未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