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過A級人生,事業有成薪水頂尖,卻犧牲掉其他全部人生,
若是成績單上出現B ,大部分人聯想到的,絕對不是「Better」,而是「Bad」
B這個字母,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次等」的表現,
享受生命的充實感
最近「 B級人生」的話題,在日本引起不少討論。
森永卓郎認為,B級人生是最有滿足感的生活。若每天工作10幾小
因此,森永卓郎特別強調「B is Beautiful」,認為「B is Better Than A 」。
精算人生投資報酬率
B級人生這種價值觀的出現,有其社會淵源。作家劉黎兒指出,
在這種社會結構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正比例關係被打破,
B級上班族雖不是高薪族,但還是有一定生活水準,
贏了事業,輸了人生
有人用古瑪雅文化的活人獻祭,來形容追求A級人生的工作者。
根據統計,日本每年死於心臟病的 21萬人,至少有20%是肇因於過勞,其中多半是中壯年上班族。
事業高度Vs.生命廣度
但追求B級人生,是否太消極呢?
一位在媒體任職的劉小姐認為,B級人生重視「人生投資報酬率」,
她以研究所成績為例,一般研究生表現普普大約有85分,
劉小姐認為,不論是課業或工作,都適用80╱20 法則,亦即80%的成績,來自於20%的付出。假設你有 100小時,只要花20小時做A工作,就能拿到 80分,剩下的80小時,你有兩種選擇:
1精益求精在 A工作下苦工,最後拿到滿分100分;
2去做BCDE四件工作,每件工作投注20小時,各拿到 80分,最後總分是5×80=400 分。
哪一種時間運用方式,投資報酬率較高,可帶給你更大的滿足感?
從連續2年蟬聯年終獎金第一名的理財專員工作引退,
工作樂趣蕩然無存
大學畢業後,安小姐就在老字號的三商銀擔任臨櫃行員,
剛轉換跑道時,她相當滿意理專的生活,「可以說是虛榮吧!」安小
每想到,第一年的一帆風順後,銀行開始調高安小姐的績效指標。「
「我不怕累,但我最怕客戶賠錢。
安小姐去年決心向公司遞出辭呈,但公司基於愛才,
人生,要學習「減法」
揮別年薪百萬的工作,安小姐沒有後悔。她說,
33歲的李勇毅過去一直是個眾人稱羨的電子新貴。
再見!電子新貴
剛開始李勇毅也是抱著這種看法,但3年前他找到人生摯愛的伴侶,
「4月結婚、 5月就決定考公職、7月如願考上高考第一志願電力工程,
作家吳淡如說,「賺錢也賺到人生,才是最大幸福的人。」